《画风》

制作人

白芒小学:陈丹娥

 
 

《画风》教学设计

(第二课时)

教学目标:

知识与能力:复习检测我会认7个生字。

过程与方法:1.自主勾画画风的句子,小组讨论并展示汇报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,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。

2.有感情地朗读三个小伙伴的对话,领会三个孩子善于动脑筋的特点。

情感与态度: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动脑筋,想办法的习惯。

一、习网检测,复习导入

1.同学们,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《画风》。

2.古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:温故而知新。意思就是学习新的知识前要把以前的知识复习巩固一下。下面老师看看小朋友们是不是都还记得咱们昨天认读过的生字词。现在请同学们进入一起作业网,完成练习。生做练习。(从数据来看,大家昨天的生字词都掌握得不错,但是有这几道题,大家注意一下:正音。课后,请同学们自己将错的题目进行订正)

3.读准了字音,看清了字形,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课文。现在请大家把平板合上。

3. 看,老师已经把他们三位小朋友请到教室来啦,一起与他们打声招呼吧。(出示课件)

4.你们都是有礼貌的孩子!

二、研读课文,思考“画风”。

(一)接下来,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课文,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,边读边思考三位小伙伴是如何画风的,用“---”画出他们画风的句子。

(二)小组交流。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,请各位小朋友在小组内给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,记住,每位小朋友都要发言哦。

(三)汇报

1. 谁来说说,三个孩子是怎么画风的?(随机选择赵小艺、陈丹、宋涛

A赵小艺:学生汇报,教师出示相关句段并板书(旗子  飘)

你能再读读这句话,让我们感觉到旗子在飘吗?

生读

师评价:读得多好啊,看,鲜艳的红旗正随着风儿轻轻地飘

赵小艺还画了什么?

生读,教师板书

老师觉得咱们班的男孩子最能表现出这种有力的呼呼声了,来,请在座的男子汉们一起读读这句话。(板书风车  转)

评价语:老师听到了那呼呼转动的风车声

B谁能分享一下陈丹画风的句子?

学生读,教师出示相关段落

你能用朗读的方法让我们感觉到风吗?

师评:读得太棒了,老师好像看到了被风吹弯了的小树。

C、来,请你汇报宋涛画风的句子。

学生读,教师出示相关句段

评:斜斜的雨丝也能画风,来,请咱们班漂亮可爱的女孩子们用朗读告诉大家宋涛画风的秘密。

3.朗读感悟

 刚才我们读懂了他们是怎么画风的,现在谁能站起来读读这两句话。(出示赵小艺的话)

点名学生读。你读出了什么?

赵小艺很自信,来,请你带着自信的语气读一读。

现在,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赵小艺说话时的动作、表情?

圈关键词

谁能加上动作、表情读一读。(指名读、齐读)

 风看不见,摸不着,赵小艺居然能画风,你们来夸一夸她:

 在赵小艺的启发下,陈丹、宋涛也会画风了。你们也来夸一夸他们:现在先请大家小组内夸一夸:

宋涛真(    )!他想了想,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,画了几片乌云,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,说:“下雨了,风把雨丝吹斜了。”

陈丹多么(    )啊!她(     )说:“我也会画风了。”

师:我们分角色合作读一读。

老师读旁白学生分组陈丹、宋涛、赵小艺

ppt出示:旁白、赵小艺、陈丹、宋涛)

三、    拓展阅读,加深认识

1.师:同学们,老师将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做成了一首小诗,请大家读一读。

风来了,

风把旗子吹飘了,

风藏在旗子里。

 

风来了,

风把小树吹弯了,

风藏在小树里。

 

风来了,

风把雨丝吹斜了,

风藏在雨丝里。

 

风来了,

风把风车吹转了,

风藏在风车里。

 

2.有关风的文章还有很多,现在请同学们进入Vclass资料城进行课外阅读。必读《风》(叶圣陶)《风》(儿歌)《咏风》(王勃)选读:《比画风》《风来啦》

四、练习写话,提高能力

1.同学们,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,也读了许多有关风的文章,相信你们一定有了许多的收获,现在请你们也来当当小诗人,仿照着句式写一写

风来了,

风把       

风藏在      里。

 

风来了,

风把       

风藏在      里。

2.展示(好,同学们,时间到,还没有写完的同学,可以课后写一写,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点评一下,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几位同学的作品,来,请小诗人***读一读)

3.小结:爱动脑筋的孩子们,你们真了不起,你们联系生活实际,发现了这么多藏风的秘密,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做一个有心人,做一个善观察、勤思考的孩子。

4.课后,请同学们想一想,声音、气味等看不见、摸不着的东西该如何去画,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微博上写一写你的发现。

五、板书设计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画风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  飘